为响应陆丹博士 “迎难而上、主动求变” 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推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场景引导者、能力形成及问题解决的助推者转型,提升科研与教学能力,8月21日上午,我院会展专业于线上召开 “暑期教师经典阅读分享会”。围绕暑期精读的理论著作、行业前沿报告及跨学科经典书籍展开深度交流,教师们在思想的碰撞之中不断凝聚育人智慧,为新学期教学科研工作注入新动能。
与会教师线上合影
分享环节中,教师们结合个人研究方向与教学需求,分享了8本精选书籍的核心观点与实践启示,内容涵盖教学方法创新、会展产业趋势、学术论文写作等多个维度。
程文博老师以《与大卫哈维共读马克思》为例,谈到了书中资本运作逻辑、空间与资本的关系及异化理论,提出用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剖析会展业 “产能过剩”、旅游业 “同质化竞争” 等现象,强调穿透表象探究资本扩张本质的重要性,为人才培养注入 “反思性思维”。李明屿老师解读《理想国》中 “正义” 与 “理想城邦” 的核心思想,结合《欧美旅游胜地历史溯源》课程,提出经典著作是解读景点的思想钥匙。同时探讨 AI 与教师的关系,指出教育的核心是灵魂转向与价值引导,AI 应作为工具辅助教学,而非替代者。朱俭老师围绕《海南岛文化根性研究》,解析海南 “蓝色的农业文化” 独特基因,及其在大陆文化、本土民族文化与海洋贸易中的多元融合,为理解地方文化与会展业、旅游产业的结合提供了 “边缘文明” 的新视角。管莹老师结合《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》,从书中“与‘我’相关”等注意力法建议通过符号化传播、场景化故事助力会展活动突破空间限制,实现品牌与商业价值提升。雷春教授结合库恩《科学革命的结构》进行剖析,提出科学教育应从 “传授知识” 转向 “培养范式素养”,强调旅游与会展研究需打破学科壁垒,以跨领域协同推动理论创新。他认为,旅游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理论建构,更在于解决现实问题,旅游研究应以具体问题为纽带,推动不同范式的研究者协作,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形成 “实践导向的共识”,而非刻意追求理论统一。最后马佳老师、卢新新老师、欧云梅老师也进行了精彩的分享。
此次读书分享会正是会展专业落实学校全员“再学习、再聚焦、再出发” 战略号召的具体实践。在会议最后,会展专业主任雷春教授进行了总结。他对老师们通过多元形式深化阅读体验的做法表示肯定,强调暑期是教师沉淀思考、充电赋能的黄金期,要将感悟转化为实际教学行动,在探索创新中提升科研和教学质量。专业教师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读书分享为契机,把经典理论与产业前沿、AI技术深度融合,加速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,切实将学校“高质量就业、高质量升学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”目标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。会展专业教师将读书化为工作常态,提升自我,为培养适应AI时代的高素质会展人才、服务海南自贸港产业发展贡献专业力量,将学校战略部署转化为育人实效。